人民日报再评就地过年: 勿忘留守群体, 如何实现 "两头暖" ?
昨天 (1 月 11 日) , 我们发布的 "人民日报评就地过年: 倡导之外还要做好什么" 一文, 谈到各地区各部门倡导就地过年, 要拿出一系列务实举措, 确保群众真切感受到家的温暖. 在留言区, 一位网友写下这样一段话: "我作为一名刚刚脱贫 (村) 的村支部书记, 在去年疫情防控期间, 劝导许多务工人员就地过年, 鉴于村的财力有限, 只是买了点米和油对那些 "三留守" 人员进行慰问, 作为政府部门是不是该出台一些政策, 考虑一下这个群体? 只有这样, 外出务工人员才没有后顾之忧, 他们才能够安心就地过年. "
一位村干部的心声, 折射出当地对留守群众的关切之情, 也道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: 疫情之下, 鼓励在外人员就地过年, 如何确保家乡亲人也能过好年?
新冠肺炎疫情以来, 人们就要迎来第三个春节. 当前, 疫情形势复杂多变, 多地倡导就地过年. 这一倡导, 一头连着外出群众所在的 "当地" , 一头连着远行人们牵挂的 "家乡" . 这也意味着, 那些留守在家的老人, 孩子, 妇女等群体, 也要能过得暖心; 这样, 无法回家过年的人们才能更放心. 这是谁都能理解的朴素愿望.
感谢博主, 喝杯咖啡~
还没有人发表评论